台北市逸仙公園

2012031907:45

逸仙公園面積約3025平方公尺 ,園內主要建物為約50坪 的「梅屋敷」。因庭園栽種「梅樹」「而得名的梅屋敷興建於1900年,本為日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旅館。

該旅館為長方形的和式建築,屋頂覆蓋著老式暗黑色的理響瓦。相傳,該旅館曾以高砂族高藝妓表演舞蹈做宣傳來招攬旅客。梅屋敷旅館不只曾於20世紀初招待過孫逸仙胡漢民等知名政要。1907年知名導演高松豐次郎接受台灣總督府委託,所拍攝的電影《台灣實況紹介》中,還把梅屋敷的高砂族所扮演之日本藝妓表演列為台灣廿景之一。



[編輯] 戰後重建

台灣光復後,因該旅館曾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所下榻,中華民國總統講中正中華民國於1947年特別指定該地為國父史蹟紀念館,也稱為逸仙公園。除保持園內的梅樹栽種外,中華民國政府還將日式庭園重新改建成小型的中國蘇州式花園。(一說為臺人吳東碧獨資修建)。

至於園內主要的梅屋敷旅館,則改成陳列孫逸仙四次來台的相關資料的紀念館。其中,二次革命期間下榻梅屋敷旅館的孫逸仙留影、手稿等資料為主要陳列項目。除此,也因該紀念館位置接近日治時期的敕使街道,中華民國政府特地將整段敕使街道重新命名為中山北路,也將中山北路貫穿的宮前町等地,重新命名為中山區。

[編輯] 遷移與復舊

1983年,台灣鐵路管理局著手興建長達14000公尺的台北市區鐵路地隧道,隧道東線頂端部分恰巧經過逸仙公園。為此,逸仙公園於同年遷移重建。因為逸仙公園頗具歷史價值,台灣政府除了決議將其公園以原址原貌重建於北方50公尺外,也決定採用整舊如舊方式,重建該公園。1986年,新址公園竣工。並於1987年完成庭園工程。

重建的逸仙公園仍保有梅樹的特徵,更種植櫻花、杜鵑花等。該公園佔地雖只有1000坪 ,但十分接近台北交通樞紐的台北車站,在交通方便因素下,該公園參訪人數頗眾。資料來源:網路


 


 


 


 

 




 


 

 


 


 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          拍攝地點:臺北市 逸仙公園